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192章稳定重生之神级学霸 (第1/2页)
第1192章 稳定性 陶学林并不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超级粉丝——不用怀疑,地球上是有人会为了某个科学领域而疯狂的。就像是有人迷恋超级计算机迷恋的疯狂,有人痴迷黑洞痴迷的疯狂,有人耽溺微生物耽溺的疯狂一样。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王旗之下,天生就是有跪拜者的。 但是,陶学林并不是见到王旗就走不动路的那种男人,他看见粉红色的发廊也硬的起来。 陶学林愿意放弃自己的实验室,放弃努力得来的“老板”身份,而加入杨锐麾下,看中的更多是pr的潜力。 pr的能量,实在是太过于恐怖了。 仅仅两年多的时间,pr仪已是遍布全球实验室的存在了。 上一个风靡全球的仪器,还得追溯到x光仪,再往前,就是显微镜了。 而不管是哪一种,那都是能得诺贝尔奖的存在。 身为北大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负责人,陶学林比其他人看的更远更清楚: pr最强悍的时刻还没有来到! 不久之前,老外才用pr证明了“人类走出非洲”算是在人类学和社会学方面放了一颗大卫星,可那才是哪到哪呢,不说别的,就是再进一步,在生物分类学方面,pr就能有大作为。 以前的时候,生物分类都是根据性状来分类的,比如花蕊长的和花蕊短的就可以是两类,三叶草和四叶草就可以是两类,然而,那都是不确定的,通过pr仪,轻松的检测dna,才是生物分类的最佳方式,说不定就能证明,花蕊长的也许就是花蕊短的狼荡版,三叶草也许就是四叶草的欠草版。 陶学林是没有机会再加入pr的团队了,但是,通过pr仪,他看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前景。 那恐怖的前景… 有朝一日,或许用不了几天,当pr成为离子通道实验室席卷天下的利器的时候,离子通道实验室将成为何等的规模,成就何等的伟业? 到了那一天,杨锐举起的王旗之下,又将是何等的赫赫威严? 陶学林是60年代末的中国大学生,可他也是出过国的,他知道国外的实验室是如何看待中国实验室的,他也知道中国实验室和国外的实验室之间,是怎样的差距。 早些年,陶学林去东欧考察,就已经明白,中国水平和世界水平之间,还是有着巨大的鸿沟的,准确一点的说,他当时就发现,中国实验室的水平是比不上东欧实验室的水平的,而东欧实验室的水平,据说是比不上苏联实验室的水平的,而苏联实验室的水平,据说是比不上西方实验室的水平的… 简单的推论,让陶学林做出了决断。既然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目标是世界级的实验室,那放弃一个北大生化实验室,却能加入到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中去,不仅不吃亏,还可以说是赚翻了。 至于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,是否能成为世界级的实验室,陶学林觉得,只要pr能够扬名立万,就已经绰绰有余了。 第三世界国家也是可以有世界级的实验室的,看看埃及、突尼斯之流的国家就知道了,因着自然资源、历史资源或者学者资源的不同,第三世界国家偶尔也会放卫星的,只不过,越是第三世界国家,资源的竞争就越激烈。 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若是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实验室,集聚效应之下,陶学林不觉得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老板身份,还有什么吸引力。 这一串的推论的基础,都是建立在pr的强大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发展顺利之上的,要说单薄是有些单薄的,陶学林却觉得可能性很大。 与之相比,杨锐的年龄和学历,反而不是什么大问题。 北大的天才多了,杨锐是天才,又有什么奇怪的? 第二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