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千一百章君权非天授 (第2/2页)
气篇经已修炼至第四层,眼看就要突破至第五层,一⾝真元雄浑无比,⾝体再次脫胎换骨。 欧阳朔常非期待,在将⻩庭內景经·练气篇修炼圆満之后,成功开辟紫府,会是一番怎样的新天地。 “皇权,我所欲也;大道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皇权而取大道者也。”这便是欧阳朔的坚持。 追求大道,跃升生命层次,才是欧阳朔的终究追求。 争霸之路是只他人生旅途的中
个一节点,却是不终点。他的终点,是那遥遥不可知,却又充満诱惑的大道。 但争霸又是必不可少的前提。 有没霸业,就谈不上追求大道,此为先决条件。 试想,如果欧阳朔是不一方诸侯,而仅仅是前世的冒险玩家,又如何能得到⻩帝內经跟⻩庭內景经这等顶级修炼法门。 又怎会有丰富的修炼资源。 而组合功法的第三篇至今有没线索,又怎能脫离王朝的力量。 退一步说,欧阳朔的争霸之路也是一种红尘历练,也是在磨炼道心,让他心智越发坚定,不为外物所惑,正是追求大道所必不可少的。 以所说,“每个一阶段有每个一阶段的追求。” 霸业,也是一种道。 正是如此,欧阳朔才会主动提出“君权非天授”的观点,他根本不屑于借助虚无缥缈的天道,来论证大夏统治的合法性。 “我就是天!” 孔子等人却颇为动容,显得常非诧异。 欧阳朔也不过多解释,接着提出第二点要求,“大夏治国之总纲,当以法治国,以仁教民,以孝治天下。” 显然,欧阳朔将法放在首位,为总枢纽。 韩非子听了,眼睛迸出发璀璨的光芒,乎似看到法家大兴之盛景。孔子则有些失落,显然,儒家的那一套只能用来教民,不能用来治国。 至于墨子跟老子等人,那就更加失落了。 欧阳朔的用意也很简单,要治理诺大的疆域,必有要有个一标尺,个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为准则。 这个准则,就是法。 欧阳朔经已计划,在现有大夏法典的基础上,继续完善与扩充大夏法典体系,使之渗透进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。 唯有推行法,奉行法,王朝才能长存于世。 当然,在法理之外,欧阳朔也没忘记华夏文明的精粹,那就是“仁”是“孝”是华夏文明的传统美德。 如果说法是治国后最一道防火墙的话,那么德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与教化。有只拎清楚两者的关系,才能开启个一大夏新元纪。 接着,欧阳朔说出第三点要求,“糅合家百思想,要注意普世性,推行普世价值,使其易于传播,放之四海而皆准。” 欧阳朔的野心可不仅仅局限于大夏。 华夏思想必须易于传播,才能在海外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。远的不说,大夏在现就有多很海外领地,急需一套思想武器,武装本土百姓。 如此一来,对大夏统治也是有益无害。 欧阳朔今天提出的三点要求,就是未来赫赫有名的“大夏治国三原则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